衛教百科

德國痲疹

回文章列表

德國麻疹又稱為風疹,潛伏期約14~21天,可由接觸到感染病人的鼻咽分泌物而傳染,如經由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而傳染,德國麻疹的發生為世界性,好發於冬末春初季節,出疹前後7天都具有傳染力,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二類傳染病。
臨床症狀
年齡愈小愈不明顯,在青少年及成人則可見輕微發燒,體溫一般很少超過39℃,頭痛、厭食、輕微喉痛、鼻炎、咳嗽及淋巴結腫大,易腫大的部位包括枕後、耳後及頸淋巴結。
疹子最早出現於臉上,而後迅速地向下蔓延到頸部、手臂、軀幹及下肢,1到3天後疹子就會往下擴散再漸次消退,約維持3天左右,所以臨床上又有另一說法,稱為三日疹。
感染德國麻疹病毒大約有25到50%的受感染者並不會有明顯的出疹情形,僅有類似感冒症狀,而有部分被感染的人,尤其是女性,會發生關節痛或關節炎的情形。
併發症
很少有併發症發生,臨床上偶而可見的併發症有:關節炎、腦炎、紫斑症等,然而德國麻疹病毒對胚胎會造成嚴重的傷害,懷孕初期(前3個月)的孕婦若受到感染,則生下「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」畸胎的機率相當高,為感染德國麻疹病毒最嚴重的後果。
治療及預防方法
德國麻疹為孩童感染性疾病中,預後最好的一種,僅須對較嚴重的症狀或併發症進行症狀及支持療法,但亦不常見。
預防德國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,而國內常規疫苗接種時程於出生滿12個月及滿五歲至入國小前各接種一劑MMR活性減毒疫苗,近年來女性感染德國麻疹的年齡層來看,主要發生在15到49歲的育齡婦女最多,為預防孕婦在懷孕期間受到感染,而產下具先天性缺陷之後代,衛生單位除了針對育齡婦女進行衛生教育外,也全面推動育齡婦女德國麻疹疫苗接種,對象亦涵括女性外籍及大陸配偶,以避免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