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百科

大腸癌簡介及預防篩檢

回文章列表

大腸癌簡介及預防篩檢
介紹
大腸癌是結腸直腸癌的統稱,在衛生署最新統計大腸癌的罹癌人數已經追過肝癌、肺癌,成為罹癌人數第一名,成為未來國人最大的隱憂。大腸直腸癌發生的原因,目前並不完全明瞭,但一般認為大腸直腸癌與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,如常大量食用高脂肪(尤其是動物性脂肪)、肉類、精碾的穀類,吸煙、缺乏鈣及葉酸、低纖維飲食有關之族群、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會比較高,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。
大腸癌發生率雖然高,但因為比較容易發現找到病灶,且癌症演變的時間較長,且這種癌症早期大多數是由息肉約經5~10年演變成,所以只要定期檢查是否有大腸息肉,早期發現,一般也比較好控制,不過大腸癌症徵兆早期並不明顯且特異性不高,易被病患及醫師疏忽,至錯過了早期診斷與治療的時機。目前國民健康署補助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;可以持健保卡到全省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。

症狀
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,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,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。檢查結果如有異常(篩檢結果為陽性),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。若出現下列症狀,請儘速就醫:
◎大便中有血
◎大便中有黏液
◎排便習慣改變 (一下子腹瀉,一下子便秘)
◎大便變細小
◎經常性腹瀉或便秘
◎體重減輕
◎貧血
◎如腫瘤較大,則可觸摸到腫塊
以上症狀不代表發生大腸癌,但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,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。 如何預防大腸癌
如何預防大腸癌
1.天天五蔬果: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肉類,避免吃煙燻或燒烤食物。
2.維持每日運動。
3.二年一篩檢:定期糞便潛血檢查,可早期發現大腸癌,並有效降低2成死亡率。
何謂糞便潛血檢查

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,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,血液因而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,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息肉個案,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,及早接受治療,進而阻斷癌症的發生與進展,才能減少大腸癌的傷害。 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使用定量免疫法,不需要飲食限制,相當簡單方便。

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準確,當有任何異狀時,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。做糞便潛血檢查需要注意什麼:
1.在糞便的不同表面刮取適量的糞便,放入內含保存液專用的採便管。
2.由於糞便中的血液在室溫下會被破壞,請採檢完後盡速送回;如無法於當日立即送檢,務必先存放於冰箱冷藏保存。

檢查結果為陽性該怎麼辦?

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,建議至大腸直腸外科、腸胃肝膽科、消化腸胃系內科或一般外科,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,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,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。若無法做大腸鏡檢查時,可考慮大腸鋇劑攝影加乙狀結腸鏡檢查。

大腸鏡檢查結果及後續處理建議:
1.正常:不需作其他處理,建議每2年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。
2.發現息肉:切除息肉,並依專科醫師指示做大腸鏡檢查追蹤。
3.發現大腸癌:請依專科醫師指示接受後續治療及處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