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百科

慢性阻塞性肺病

回文章列表

慢性阻塞性肺病(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,簡稱COPD),是世界第四大死因的疾病,每年導致12萬人死亡,是一種呼吸道氣流受阻,而且無法以藥物完全恢復的疾病,其是由於肺臟對有害微粒或氣體的不正常發炎反應所造成,通常是漸進式惡化。
一、診斷與評估
當病人有慢性咳嗽、咳痰或呼吸困難的症狀時,就必須提高警覺,考慮此診斷。但需評估具體的抽煙史或工作史(工作時曝露在有害的微塵粒子中),胸部X光片及肺量計(Spirometry)的測定以確定診斷,肺功能檢查(肺量計)是COPD的診斷利器,任何考慮可能患COPD的病人都應進行該項檢查,其是應用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後,一秒鐘用力呼氣量與用力呼氣量比值(FEV1/FVC)<70%者可確立COPD的診斷,同時該項檢查還可以評估COPD的嚴重程度。

二、治療
1.戒菸:這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,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式,亦能夠延緩病情的惡化。
2.藥物治療: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是主要的治療藥物,包含有:乙二型拮抗劑(交感神經刺激劑)、抗乙醯膽鹼(副交感神經阻斷劑)、茶鹼,此外還有這些藥物的混合治療。
3.口服類固醇:口服藥物在穩定期肺阻塞的重要性雖不及吸入型治療,但仍有其功用,主要可減緩呼吸困難症狀,但無法降低急性惡化發生的頻率。
4.非藥物治療
(1)呼吸訓練:學習正確的呼吸技巧,可以減少呼吸頻率和增加呼氣容積,進而舒緩呼吸困難 症狀。呼吸訓練可自主練習,每天至少三次,每次至少十分鐘。
(a)噘嘴式呼吸:利用鼻子吸氣;吐氣時,慢慢地將嘴巴噘起如吹哨子般,經由嘴巴緩緩將腹部空氣吐出,吐氣長度為吸氣時的兩倍。
(b)腹式呼吸:此呼吸法為促進橫膈膜上下移動。吸氣時,雙手置於腹部,須感覺腹部擴張到最大程度;吐氣時,須感覺腹部像內收縮到最小程度,可配合噘嘴式呼吸進行。
(2)飲食及營養控制:COPD患者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,定義肺阻塞病人體重過輕的標準為BMI指數<20,營養不良可能引發惡病質(如癌症導致新陳代謝改變或其它體內病變)、肌肉減少症或體重減輕,進階導致肺功能與運動能力下降,更可能增加急性惡化的風險。患者須增加熱量或營養補充,如少量多餐、補充維生素、營養補給品,避免體重減輕或營養不良,造成病情加劇。
(3)疫苗注射:流感疫苗能減少急性發作的機會,並降低併發症與死亡率。肺炎鏈球菌疫苗雖無法證實可預防COPD的急性惡化,但仍建議COPD患者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