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文章列表
●介紹:
鼻竇炎是鼻部常見疾病之一,是因為鼻竇受外來刺激時,鼻竇內的黏膜特別容易充血腫脹,阻塞通往鼻腔的開口,鼻黏膜與纖毛的功能受損而無法將分泌物排出。這些黏液、灰塵累積在鼻竇內,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發炎,也常引發眼睛、耳朵、喉嚨或頭痛的症狀。
●臨床徵狀:
頭暈、頭痛,感覺鼻腔腫脹或鼻塞,嗅覺功能變差甚至喪失,經常鼻涕倒流、鼻涕黃膿,發燒、倦怠、畏寒,臉部感覺重重的有壓力,疼痛則會依感染的鼻竇不同而引發的部位也不同及口鼻有異味…等。根據症狀持續時間,1 個月內為急性鼻竇炎;1-3 個月以內稱為亞急性鼻竇炎(也有醫師歸類為急性鼻竇炎);持續超過 3 個月以上或一年復發 4 次以上則為慢性鼻竇炎。
●治療:
鼻竇炎的治療是以藥物治療為主,鼻內局部治療為輔,嚴重或慢性鼻竇炎才考慮以手術治療。如果鼻竇炎是由細菌感染所造成,適當足量的抗生素治療是十分重要的,抗生素的使用時間,因病而異,一般建議至少持續使用 7到 14 天,嚴重或慢性鼻竇炎可能會用到 1-3 個月不等,民眾服用抗生素時,千萬不要隨便停藥;因為,當細菌未根除前,就停藥的話,將容易產生抗藥性的細菌。如果藥物治療已經無法改善病情,手術治療可以提供病人另一個治癒的機會,將嚴重病變的組織(例如息肉)除去,恢復鼻竇開口通暢,以使鼻竇內的黏膜及纖毛功能可以逐漸恢復正常,使鼻竇回復正常的功能。
●預防照護
一、及早正確診斷:感冒通常不會超過兩週,如果感冒症狀超過兩週,或是症狀反反覆覆不會好時,必須考慮是否已經罹患鼻竇炎,應盡早尋求醫師確定診斷。
二、完整且適當的藥物治療:適當足量的抗生素治療十分重要的,服用抗生素切記細菌未根除前不可隨便停藥,以避免抗藥性細菌的產生。
三、完整的手術前評估:藥物治療已經無效時,應盡早接受手術治療,過度嚴重的慢性鼻竇炎常會造成手術後疾病復發。手術前應做完整的過敏體質及影像學評估,以降低手術風險及術後復發。
四、平時容易感冒和長時間鼻炎的高危險群,應多注意營養、保暖、多做戶外運動、避免感冒或減少涉足公共場所的機會。此外,多喝開水、避免處於粉塵多的環境及空氣不流通之場所,都能減少不適的症狀。
五、建議可以在家裡使用鼻腔沖洗術洗鼻子幫助舒緩慢性鼻竇炎的症狀。鼻腔沖洗術的原理是利用微溫的生理食鹽水,緩慢地從鼻黏膜流過,可以稀釋鼻腔內濃稠的分泌物,如果有傷口時可以沖掉多餘的痂皮、甚至是帶走過敏原及刺激物,讓鼻腔保持乾淨且濕潤,每天早晚建議可沖洗一次鼻腔,或依照醫師的指示進行沖洗。